适应范围:各类煤粉锅炉
技术原理与要点:
(1)应尽可能降低一次风压,以磨煤机一次风调门开度保持60-70%为宜,注意了解一次调门的流量特性,对带一次风流量低保护的磨煤机,调门开度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关小一点。
(2)有些电厂磨煤机没有一次风量保护,一次风量测量不准,一次风调门通常在全开方式运行,此时应尽可能降低一次风压。一次风压控制得好的电厂,通常高负荷在9-10kPa,低负荷在8-9kPa。少数电厂一次风量过高,一次风/煤比过大,很不经济,对燃烧安全也不利。
(3)根据煤种挥发分、防爆等要求,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提高磨后温度。磨后温度低,对稳燃和燃烬不利,且势必造成掺冷风,从而造成排烟温度升高。少数磨煤机有磨后温度高跳闸保护,可考虑改接报警。
(4)应采取措施,减少制粉系统掺冷风量。空预器的转向对改变一、二次风温有明显影响,根据煤种,如磨后温度提不上来,可将空预器改反转(即先转到一次风侧);如热风温度高,掺冷风量过大,也可改成正转。
(5)少数一次风温过高、掺冷风量过大的机组,可考虑加装一次风加热装置,参见《燃煤电厂节能降耗措施推广应用目录》。
(6)双进双出钢球磨,一般一次风压、风/煤比均低于中速磨,通常一次风压在6-7kPa。少数电厂一次风压控制较高,应通过对标调研进行优化。
(7)应进行煤粉细度和均匀性定期化验分析,部分电厂长期不进行煤粉细度分析,这一情况必须改变。通常通过飞灰可燃物、制粉系统阻力、锅炉的氧量、制粉单耗等指标,可大致判断出煤粉细度及均匀性是否合理。
(8)低负荷时适当降低磨煤机运行台数,一般3-4台磨运行是能保证安全的,少数电厂低负荷两台磨运行也能保证安全。目前有部分电厂低负荷保持4-5台磨运行,这很不经济,要通过试验和摸索,设法改变。
(9)部分电厂长期不进行一、二次风标定,一、二次风测量明显不准,使燃烧调整失去依据。对于煤种相对稳定的锅炉,至少要通过一次标定,确定出今后大致合理的一次风压和一次风调门开度。
(10)锅炉的总风量中,一次风率(一次风量占总风量的比例)非常重要。一次风率高,必然造成排烟温度高,所以应设法降低一次风率。
(11)部分电厂氧量(总风量)控制偏高。有关影响因素有:氧量指示不准;炉顶密封、尾部烟道漏风量大;锅炉配风不均匀,火焰偏斜,局部欠风;运行人员的认识误区,配风以总煤量为准,忽略了不同煤质的原煤,理论空气量差别较大,或配风以电负荷为准,忽略了供热机组和真空的影响,实际应以锅炉蒸发量为准进行配风(各种典型煤种的理论和实际空气量见下表)。应从以下方面改进:进行氧量计标定;必须对飞灰可燃物进行每班取样分析,飞灰在线测量装置要进行维护和标定;对烟气一氧化碳进行实测或加装一氧化碳在线检测装置(详见第2条);进行锅炉二次风标定和空气动力场试验,保持各燃烧器风门开关灵活,通过金属壁温、左右两侧各段烟温、蒸汽温度等判断并保持锅炉配风均匀。
(12)对于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应注意以下方面:尽量提高磨煤机运行出力,降低制粉电耗;进行小球级配和衬板改造,降低制粉电耗;保持磨入口负压不要太高;控制好再循环风量,再循环风量过高或过低都不经济,过低势必造成掺冷风,过高造成磨后温度低,排粉机电耗大;采取措施降低排粉机电耗,主要有措施有减少节、降低风压、对风机叶轮进行改造等;注意一次风粉管的风量不要太大,应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一次风量和风速,并对各煤粉管缩孔进行调匀。
(13)对于风扇磨,包括部分中间储仓制粉系统,优化措施有:控制掺冷风量,在满足防磨要求的情况下,提高磨后温度和氧量,降低掺冷炉烟量;降低风门节流损失;对分离器进行改造,提高分离效率,降低再循环风量等。
(14)要注意暖风器、电除尘器系统的阻力,以及锅炉风烟系统各段风压、阻力和漏风的监测和分析。部分电厂暖风器阻力很高,应进行翻转式暖风器改造,或在不投用时将其抽出。注意分析电除尘器的阻力,利用停炉对除尘器烟道以及锅炉尾部烟道、省煤器灰斗等进行全面清灰。注意控制炉底漏风(特别是干排渣系统,要定期进行炉底漏风率测试)、炉顶密封的漏风、尾部烟道各段膨胀节和风烟道焊缝的漏风,应对烟道各段氧量进行监测或定期实测,分析漏风部位,及时消除。要重点监视好吸风机入口负压,负压偏大时要分析各段烟气系统的阻力,对烟风道管路进行优化,减少弯头、变径和烟道长度,对烟风道内的支撑、导流装置进行优化,防止造成阻力增加。
各种典型煤种的理论和实际空气量
注:上表中空际空气质量为理论空气质量的1.2倍,即统一取过剩空气系数为1.2。因褐煤可燃性较好,可剩空气系数可取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