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气雏形的出现与改良蒸汽机的詹姆斯·瓦特有着密切关系,也可以说瓦特是暖气的先驱之一。为了御寒,改良蒸汽机之后的瓦特将一条输送高压蒸汽的管道铺设到了自己家里,成为第一个在家铺设暖气设备的人。
铺设暖气管道后,瓦特发现效果还不错,于是便在曼彻斯特的纺织工厂里也安装了自己的这套供暖设备。与此同时,在近代供暖设备诞生的同时,也体现了它的两个主要作用:一、保障家庭日常生活的供暖需求;二、满足工业生产活动中的取暖需求,从而促进生产。暖气的出现推动取暖方式的大幅度改进,并产生了三种主要的供暖方法:一、将空气加热输入房屋内;二、在房间里通过高温高压的蒸汽管道;三、在管道内通过热水,也就是我们用的水暖管道。考虑到成本、舒适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目前最常用是第三种取暖方式。
19世纪中叶,暖气片散热器样式的暖气片正式出现,这也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暖气片的构型。到了19世纪末期,暖气设备开始在欧洲贵族阶层推广。同时代,欧洲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的一些公使馆和企业内安装了蒸汽供暖设备,暖气逐渐被引入中国。20世纪初期,水暖供热设备开始出现在北京和上海的一些新建筑中,时人称之为“热水汀”。与中国传统的采暖工具相比,热水汀不仅效率高,而且使用方便,干净卫生。
当然,在100多年前的热水汀的安装和使用成本还是非常高的,能够使用暖气片的地方主要是大城市的政要公馆、大学学堂、大型企业、豪华酒店宾馆等,可是说暖气片是当时达官贵人的“名片”。
我们再看看率先安装供暖设备的都是哪些地方。当时在北京的国立清华大学的热水汀是最出名的,因为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部分用来投资了清华大学,那学校的经费自然充足,取暖经费便也不会缺了。时人评论此事说,在冬天,清华大学的室内和夏天别无两样,学生睡觉时仅盖一条薄被足矣,甚至还有流言称清华大学的取暖费都够再建两所师范学院了。
上海最先引入供暖设备的是远东基础设施最完善的礼查饭店,同时它还包括了很多第一的头衔,例如第一家引入电梯、第一家可以提供二十四小时热水等等。
再说说一些名人对暖气的态度。1932年,鲁迅先生在一家有蒸汽采暖的旅店居住了一段时间,可是这家旅馆虽然有采暖设备但是并不供应,而且住店费也比一般旅馆要贵,于是鲁迅先生便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说:“这钱算是白花了”
茅盾先生《上海大年夜》一文也曾提到,自己去亲戚家中吃年夜饭,家里开着热水汀,热得他脱掉外套,仍然是满头大汗。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曾在《公寓生活记趣》一文中写道:“自从煤贵了之后,热水汀早成了纯粹的装饰品。”一句话道破了热水汀成为时人追求高端生活品质的象征。
现在看来,旧式铸铁暖气片看起来又笨又丑,但在当时这玩意可是货真价实的高端用品。像热水汀这样的消费档次,并没有对大众普及,只代表了当时小部分消费群体,以至于当时很多的普通民众并不知道这一度成为时髦象征的暖气是啥。
新中国成立之后,以“秦岭-淮河”一线为供暖分界线,暖气便成为了北方地区冬季取暖的必备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