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风电分布式就近开发。①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负荷中心周边地区,积极推进风电分布式开发。②重点推广应用低风速风电技术,合理利用山地丘陵等土地资源,在符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进风电就地就近开发。③创新风电投资建设模式和土地利用机制,大力推进乡村风电开发。④加快新技术应用推广,积极推进老旧风电机组升级改造,提升风能利用效率。“十四五”期间,新增并网分散式风电装机300万千瓦。
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场景融合开发。①重点推进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公共建筑等屋顶光伏开发利用行动,在新建厂房和公共建筑积极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开发,②积极推进“光伏+”综合利用行动,推广“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的立体发展模式,鼓励农(牧)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复合开发;推动光伏发电与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光伏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铁路沿线设施、高速公路服务区及沿线等交通领域应用,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廊道示范。③积极推进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④加快新技术应用推广,积极推动老旧光伏电站技改升级,提升发电效益。“十四五”期间,新增并网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600万千瓦。
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推进浑源、垣曲电站按期投产;完善已纳入国家规划的河津、蒲县电站的前期手续,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其他站点纳入国家规划。开展中小型抽水蓄能电站规划选址,在新能源快速发展地区,因地制宜推进灵活分散的中小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示范,扩大抽水蓄能发展规模。
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大力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在关键节点布局电网侧储能,提升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稳步推进电源侧新型储能建设,合理布局一批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探索利用退役火电机组既有厂址和输变电设施建设储能或风光储设施。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探索储能与电动汽车等融合发展新场景。到2025年,力争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600万千瓦左右。
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电网的支撑保障能力。优化完善省内500千伏主网架结构,加快50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的布局,每年开工2-3座汇集站,实现新能源电力更大范围内消纳;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及发展需要,加强城镇配电网建设,促进智能互联,满足城镇化建设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分布式能源发展,提升农村配网消纳可再生能源能力。
提升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能力。从负荷侧、电源侧、电网侧多措并举,充分挖掘现有系统调峰能力,加大调峰电源规划建设力度,着力增强系统灵活性、适应性,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推进现役和新建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提升电源侧灵活性调节能力;创新调度运行机制,提升电网调度运行控制水平和电网灵活调节能力;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用户错峰用电,提升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
规划原文如下: